當諮商師講到「家庭」就一定會講到 維吉尼亞‧薩提爾( Virginia Satir),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女士,今天就來聊聊家庭催眠。
我常遇到一個狀況;在研討會或演講之後被憂心忡忡的聽眾攔下來,問我能不能幫忙催眠他們的小孩或父母,理由千奇百怪,當然描述的狀況也很不同,可是有一點相同的是:他們都覺得因為家人的關係,自己被壓抑很久了。
有次下課後在停車場,一位媽媽跑來要我“現在”催眠改變她兒子(兒子在家),我很耐心的解釋「催眠不是做法收妖,必需要當事人在現場才能調整」,她才說出完整的故事:孩子成年之後成天在家打電動,雖然有出去工作,可是媽媽一直覺得這麼“宅”一點出息也沒有,現在三十好幾了,也沒看他交過女朋友,所以要請催眠師幫助他,讓他積極向上、勇敢開拓、奮發圖強,成為上進的好青年!! (催眠師這麼好用喔~~~)
在了解她小小的願望和基本生活模式之後,我告訴她:「太好了,我絕對有辦法在一個月內改變你兒子!」不過我要她配合幾項要求: 第一:以後看到兒子時不可以再說「你怎麼不去交女朋友?」、「不要再打電動」、「工作要更認真賺更多錢」這種話。 第二:開始去社大或社區上自己喜歡的才藝,不要只待在家裡看電視。 第三:每周開始有規律的運動。 這位媽媽瞪大眼睛跟我說:「怎麼可能?!要改變的不是我兒子嗎?」(大多數人總希望改變的是別人,不是自己)

在家庭的系統裡;一個人感到痛苦時,其他成員也會對這一成員的痛苦做出反應,相反的;當感到痛苦的成員不再用相同的心情和行為存在這個系統裡,那麼其他成員也會改變自己的模式來適應這種「新的狀況」,這就是薩提爾系統裡重要的「平衡」。當我試圖破壞媽媽原有的行為模式,其他家人就會做出相應的改變,這樣就可能形成「新平衡」,也就是她要求的目的:兒子也改變。
其實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任何一個家庭是“標準好家庭”,因為每一個家的背景和經歷都不同,我們能做的是設法解決面對的困境,家庭關係也是一種人際關係,以此來看每個人都要設法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,這就是家庭系統裡另一重要元素「獨立」。案例裡的媽媽原來目光是家庭成員的缺點,若媽媽獨立起來,開始健康、快樂的過自己的生活,那麼這個系統裡的人也會學習對自己的生命負責。
不管是孩子或是父母,我們都需要在系統裡各自「獨立」同時又取得「平衡」,這是需要花些時間和腦力經營的——「自己的人生」,一旦家庭的成員每個人都對自己行為負責,為自己的生命做規劃,那麼就能夠很容易的表現出對其他成員的支持和關愛,而這就形成了一個健康的系統。也就是說;你可以打造一個專屬於你的「完美家庭」。
家庭;一直都是影響生命最重要的場域,若還沒辦法解決系統裡的所有問題,請記得:一定要先愛自己!
Comentarios